close

智慧是融會貫通的知識,不侷限但是有一定的基則,能夠寬廣理性的分析判斷但並非全拿的損人利己觀點,不偏向惡勢力而保持善良不霸凌,風水輪流轉,吃虧有時候才是佔便宜,要通曉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這樣才算的上智慧

 

知識可以從書本或是現實生活中取得(但取得的層次有不同),能夠融會貫通靈活使用知識的人卻不是多數,能夠突破書本框架的人,更是少數

 

1.如果一味的相信書,那麼也只是被書所侷限(只空有不成熟的理論)

2.如果能夠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人,這樣的人較容易成功(理論實務並兼)

3.能夠超越突破的人,才是高手(開創新理論與創造新方法)

 

書中所寫的,並非全都是對的,要能判斷問題和對錯,提出質疑並找出真相,特別是歷史,很多歷史都並非是真相,因為歷史是獲勝的人寫的,但並非獲勝的人就是正義的一方

書中的理論幾乎是由現實中的經驗得來,但並非不需要修正,很多理論都有限制和缺陷,要搞懂甚麼時候才能使用,是否有其他取代方法,這樣的想法才能提升自己的智慧,不被書所侷限

 

知識層次的不同,其實是想法上和習慣的不同

1.沒有辦法常常問問題,不曉得問題在哪,只相信書內:這樣的人容易被誤導,而且知識有限,所學的領域更是局限於某個觀點(新事物接觸少,即使接觸了也不太了解),不太願意接受而且排斥其他的觀點,卻不能提出自己和其他觀點的優缺點在哪

2.雖然能問問題,但是還是侷限於系統內,能在系統內運用自如,對於系統外或許了解,但不能有所突破

3.對於體系內雖然不是全部了解,但了解大多,也知道問題點,並能透過問正確的問題來提升知識領域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人類對於科學的認知

1.僅限於書本上的了解,不能接受有另外世界的觀點,唯物論,認為看不到的都不算

2.覺得看的到的只是一部分,看不到的可能也存在(此處看不到的也包含科學上無法證明的)

時候你如果學習了一些暗物質的資料,你才會發現,科學能偵測的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意思就是科學家認為目前的科技並還沒發展到非常高智慧而足以了解一切

 

這時候你應該透過問問題來思考(提出問題才是擴展智慧的最好方法,這也是哲學家思考的方式)

1.科學方法有哪些,方法的侷限是甚麼? 科學怎麼測出看不到的東西? (例如乙太)

2.書上面的知識一定有限,那麼超越科學之外是甚麼?

3.看不到,偵測不到是科學局限的問題,還是本身就不存在? (例如1.其他生物是否按照地球上的形體存在, 2.能量是否可以形成意識體)

4.書上寫的是否是含有寫的人特意的目的(例如洗腦或是隱瞞誤導)? 例如東方國家歷史為何不讓學生多思考,使用填鴨教學? 教科書一定對嗎? 教科書是不是還有很多問題? 歷史是贏的人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贏家觀點,卻沒有輸家觀點,是否當初歷史事件中有霸凌問題?

 

智慧當中,更要強調善良不霸凌,因為很多歧視,很多不公平,造就了很多痛苦,例如年齡歧視,性別歧視,能力歧視,觀點歧視等等,智慧並不支持霸凌的問題,所以當你和別人有不同的觀點,你就想霸凌對方,甚至仇視對方,那就失去了善良的智慧,而你的智慧會轉向惡行,例如謾罵,侮辱,羞辱,人身攻擊等,甚至當你有了權力,就會產生用武力鎮壓,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觀念,這並不智慧,而是一種狂暴偏執,以我為尊的概念,這跟智慧就差遠了

 

智慧其實會包含人類以外的事務,例如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實體世界,可能還有其他世界,而且可以看到事務的週期性變化,甚至於你能了解吃虧有時候就是佔便宜的理論原因,具有高度寬廣思想,因為這樣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事件輸入與輸出的效果,也能了解到為何這裡要說明善良的智慧才是大智慧,而此處善良的涵義其實也符合西方所說的正義與愛

 

有的人對於知識是囫圇吞棗,沒有分析能力的去相信某件事情,而且無法分辨其中的差別,總是把很多東西混為一談,這樣的人會陷入很多事情搞不清楚,然後常常亂搞一通,為了某些堅持而事後失去更多

 

頭腦清楚了人會了解很多事物雖然類似,但是卻可以深入地一一說明不同,和應用的限制與如何應用,甚至於開創新的方法和融會貫通,所以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可以清楚的了解類似事件的差別,不會混為一談,並能夠清楚的使用不同的技巧

 

最後,提升智慧要先了解更多的東西,透過任何媒體(書本也是媒體)去增加知識,但是要判斷媒體的正確性,不要沒搞清楚就亂相信,然後秉持著問大量正確的問題,分析事務的優缺點,不要一開始就堅持去相信自己知道或看到的,還要去看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以外的問題,大量給自己更多的問題,然後試圖去找出答案,當然也不能就以為找出的答案就是正確的,還要做不同事務的類別比較等等,等你整理出一大堆資料,而且看非常多資料以後,才來下可能的定論,但是也要知道定論也不一定是長久不變的,某些定論也是會改變的,了解定論的適用情形和限制,才能讓自己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而不是一味的亂用亂相信

 

不斷的問自己問題,突破原本的思考模式,了解自己想法不足的地方,便能成長

 

補充:

1.萬物週期性:萬物皆有周期性,有些事情有些東西,你會覺得沒有,那是因為相對角度不同,簡單說就是周期短的看周期長的,就可能無法看到周期性,例如建築物不動,你認為建築物沒有周期,那是因為你在動,你的週期短,所以無法察覺周期長的事務,但是透過知識經驗的傳承,你可以知道某個區域的建築物興建與毀滅,建築在眼中好像不會動,但是從月球上看地球,因為地球一直在轉動,所以也會認為地球上的建築物會動,很多事物是相對概念.週期性的相反就是頻率,這是萬物組成的根本

3.定論:是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因為萬物有周期性,所以定論也會跟著萬物時間改變.


 

目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raxeologystudy 的頭像
    praxeologystudy

    文化研究&其他分享

    praxeology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